主講人簡介:
楊金虎🚴🏼♀️,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沐鸣2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 化學專業,同年赴香港科技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6.9-2008.9,作為日本科學振興會 (JSPS)特別研究員在東京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任客座研究員。2009.3-2011.3,受洪堡基金會 資助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做洪堡學者研究。先後入選上海“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特聘教授 (東方學者)和同濟青年百人計劃。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設計、合成及新能源研究,相關研究 論文以通訊作者(第一)在國際材料、化學、納米🥡、能源領域期刊如Nat. Commun.,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CS Nano👐🏼、Nano Energy、iScience上發表。撰寫英文論著(章節)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2項🌨,授權9項。多篇 論文入選熱點論文🚐、下載量最多論文排行榜和封面論文,多個工作以研究亮點被科學網站報道。
報告摘要:
當前快速發展的移動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產業和未來智能電網戰略0️⃣,要求發展高性能電池技術作為支撐。然而💶,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會產生巨大體變化和結構應力,導致電極材料嚴重粉碎♻,造成材料內部、材料與電極之間失去電接觸𓀓🐋,引起電池性能的全面劣化。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從結構體系設計🚹、材料相態形式和電極反應方式三個方面來設計電極結構穩定性的解決方案🎅🏻,如構建系列低應力多維度(一維🧎🏻♀️、二維、三維)電極材料結構體系👏🏻,揭示基於特定結構體系的應力緩解機製;發展非晶態電極材料的合成、調控和修飾方法👷🏿♂️,推動低應力非晶材料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提出系列構建贗電容材料二元異質穩定結構的新策略(高分子插層👇🏼、界面組裝和原位轉化),實現不同類型基元的結構協同優化和兼容儲能,顯著提升電化學性能👦🏿🫀。
86 21 67792362 clxy@dhu.edu.cn
Copyright©2015 松江校區 :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2999號 201620, 延安路校區 :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號 200051
滬ICP備93526779 滬舉報中心 最後更新日期 ⏬: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webmaster@dhu.edu.cn
沐鸣2平台捷路網絡文化工作室